• 凯发·k8国际(中国)-登录首页

    2011年全球抗肿瘤疫苗研发进展

    发布时间:2011-12-29 00:00     文章来源:     作者:




           全球癌症疫苗研究已经有10-20年的历史,但治疗性肿瘤疫苗每批准一个都举步维艰。2010年FDA批准了一个用于治疗晚期的、激素治疗无效的前列腺肿瘤疫苗Provenge。那2011年各国在抗肿瘤疫苗研发领域又有哪些收获呢?现将今年抗肿瘤疫苗研发新进展一一列出,与您分享。



    白血病DNA疫苗进入Ⅱ期临床研究



           2011年1月31日,一向致力于治疗和预防癌症、感染性疾病疫苗研发的美国Inovio制药公司宣布,将使用其新研发的ELGEN1000自动疫苗给药装置进行白血病疫苗Ⅱ期临床研究。该研究是一项开放式多中心临床试验,由南安普顿大学组织,旨在评价DNA疫苗对急性和慢性髓细胞白血病(AML和CML)的疗效。



           该试验招募了CML和AML患者各37人,每4周接种一次疫苗,接种6次后,改为每3个月加强接种1次,持续24个月。有100~110名不接种疫苗的AML和CML患者作为对照。试验结束时,检测CML患者BCR-ABL表达水平、评价AML患者的疾病发展速度、检测WT1基因转录水平以及机体对WT1抗原免疫响应、分析总体生存率和AML组两年生存率。



    抗癌疫苗在哈临床使用 此技术已投到肾癌治疗中



           从癌症患者血液中采集一批免疫细胞,人工培养扩增成10亿个既可主动攻击癌细胞,又可提高自身抗体的免疫细胞,无药物作用靠自体细胞成功击败癌细胞。人们期待的“抗癌疫苗”已不再是神话,具有治癌、提高免疫力的新型“瘤苗”于2011年3月10日在哈尔滨临床使用。



           据哈医大三院介绍,除了百姓熟识的手术、放疗、化疗之外,“生物治疗”以其治疗过程无痛苦、无副作用等优点倍受癌症患者的关注,成为治疗癌症的主要办法之一。随着病情的恶化,癌症患者的免疫力不断降低,自身已没有能力对抗肿瘤,而“生物治疗”就是在患者体内抽取50毫升血液,采集出一定量免疫细胞,人工培养扩增到10亿个免疫细胞,10天后患者再到医院通过静点将其回输到体内,免疫细胞大军会恢复并增强癌症患者的免疫功能,让自身抗肿瘤作用增强,杀灭肿瘤细胞,提高生命质量。



           目前,“瘤苗”技术已投入到前列腺癌、黑色素瘤、肾癌等治疗中。经权威统计,以前列腺癌为例,进行“瘤苗”治疗的前列腺患者比普通患者总生存期最多可延长1年多。



           生物治疗和手术、放疗、化疗作为肿瘤治疗的四大手段,从目前的技术上看,相互都不可替代,不同的患者适应不同的治疗方式。生物治疗主要适合肿瘤切除术后的辅助治疗;与化疗联合,帮助抵抗化疗对身体带来的副作用,提高药效;前列腺癌等用其他3种方法疗效不明显的癌症患者,以及癌症晚期患者。随着国家对生物治疗,特别是对“瘤苗”的认可,通过挖掘自身的“潜能力”,甚至通过改变基因来治疗癌症的梦想将会离我们越来越近。



    Cancer Research:一种利用结核杆菌抗癌的新方法



           2011年3月21日,一项由韩国釜山大学医学教授朴永明(音译)引领的研究成果发表在最新一期Cancer Research杂志上。



           结核杆菌是导致肺结核病的“罪魁祸首”。但研究人员从结核杆菌中成功提取肝素结合血凝素蛋白,再借助激活树突细胞的方法,研制出一种有效的治疗性癌症疫苗。



           朴永明说,实验鼠接种疫苗后,体内肿瘤明显减小。 “研究人员知道结核杆菌突变可用于抗癌或治疗糖尿病已有一段时间,”朴永明说,“但严重的副作用让人们无法利用(结核杆菌治疗疾病)。”朴永明说,除可减小肿瘤外,新疫苗还可在患癌动物体内“触发”积极免疫反应,防止癌症恶化。



    FDA批准Yervoy(ipilimumab)治疗晚期(转移性)黑色素瘤病人



           2011月3月27日,FDA批准Yervoy(ipilimumab)治疗晚期(转移性)黑色素瘤病人黑色素瘤是一种最危险的皮肤癌,是皮肤疾病死亡的首要原因。根据国家癌症研究所的统计,2010年美国新诊断68130黑色素瘤病例,约8,700人死于该病。



           Yervoy是美国FDA批准的第一个能够明显延长转移性黑色素瘤病人寿命的药物,Yervoy是一种单克隆抗体,阻断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抗原或CTLA - 4分子,CTLA - 4分子可能发延缓或关闭人体的免疫系统,影响其清除癌细胞的战斗能力。Yervoy让身体的免疫系统能够识别,锁定和攻击黑色素瘤肿瘤细胞。该药物静脉注射。



    “万能”疫苗或两年后面世



           2011年4月17日,英国科学家宣布研制出了一种“万能”疫苗,可用于治疗包括胰腺癌在内的多种癌症,并预计在两年后面世。



           在一次大型临床试验中,1000多位胰腺癌晚期患者被分成几组,有的进行了疫苗加常规药物治疗,有的只用常规药物治疗。虽然试验结果尚未公布,但据信使用了该疫苗的患者寿命确实延长了一年或两年。而在早前的试验中,该疫苗让晚期癌症患者的寿命平均增加了3个月。



    宫颈癌疫苗预计最快明年在中国获得上市许可



           预计今年年内,6000名来自少数民族聚居县的少女将率先接种预防子宫颈癌的疫苗。



           在2011年4月24日于北京闭幕的“第九次全国子宫颈癌协作组工作会议暨HPV疫苗与子宫颈癌防治研讨会”上,中国癌症基金会副秘书长、中国医科院肿瘤医院/肿瘤研究所乔友林博士透露了上述信息。



           据介绍,由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肿瘤研究所牵头,中国癌症基金会与多家地方单位协作的“中国少数民族地区子宫颈癌综合预防研究项目”即将开展。项目将从内蒙古、新疆和四川三个省份各选择一个少数民族聚居县,开展全人群的子宫颈癌综合预防。



    中国启动人乳头状瘤病毒数据库 为宫颈癌疫苗研发提供理论依据



           中国内地每年新发宫颈癌13万多例,死亡超过3万例。目前,中国各地已陆续开展筛查宫颈癌的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分型检测,但全国尚没有系统、完整的基础数据,严重影响预防性疫苗和治疗疫苗的研发。2011年6月5日宣告启动“中国人乳头状瘤病毒(HPV)数据库”将有望使这一问题得到解决。



           建立中国HPV数据库的提案人、中国科学院院士曾毅教授指出,建立该库不仅可全面了解中国HPV流行情况、从分子流行病学层面进行更深入研究,还可通过HPV基因宿主、基因多态性与肿瘤发病关系的研究,为宫颈癌防治、疫苗研发以及制定宫颈癌公共卫生政策提供理论依据。他特别提醒,由于HPV数据库涉及中国人遗传信息,应注意保护。



    指日可待的肿瘤疫苗



           《自然-医学》杂志刊登的报告说,从健康细胞提出的DNA被用来开发一种新疫苗。这种疫苗用于患前列腺癌的老鼠,治愈率高达80%。研究人员相信,这一方法有可能适用于其他癌症疫苗的开发,并已经开始对黑色素瘤疫苗的研究。



           英国癌症研究会表示,这是一项重大的科研发展,不过疫苗仍需要进行人体试验。



           研发癌症疫苗并非新创举。与传统疫苗防止疾病的作用不同,癌症疫苗通过促使自身免疫系统攻击已经生成的肿瘤达到治疗效果。



    治疗型肿瘤疫苗KH901进入Ⅱ期临床阶段



           2011年7月1日,在第五届中国生物产业大会上获悉,康弘药业公布了其独立开发的新品:治疗型肿瘤疫苗KH901已进入Ⅱ期临床阶段。



           中科院研究gp96抗乙肝病毒功能获进展 为肿瘤自体疫苗临床使用提供理论指导



           热休克蛋白gp96(又称GRP94)是位于细胞内质网膜上的热休克蛋白90家族中的一员,在天然免疫和获得性免疫中发挥着重要作用。gp96能作为分子伴侣结合细胞中的肿瘤抗原、病毒抗原或胞内细菌抗原,并将结合的抗原表位呈递给抗原递呈细胞的“专用运输车”MHCI类和II类分子,从而启动特异性T细胞CD8+和CD4+T细胞免疫应答。另一方面,gp96分子本身作为免疫活性分子通过与Toll样受体(TLR)作用,促进CD8+和CD4+T细胞的增殖和分泌细胞因子,促进抗原呈递细胞成熟并增强其功能。



           中科院微生物研究所的病原微生物研究团队自1997年开展gp96免疫学功能的研究,探索gp96在乙肝感染中介导的T细胞免疫,取得了多项重要进展。2011年在前期研究中发现调节性T细胞(Treg)对gp96免疫活性起负调控作用,课题组进一步查明清除Treg可显著提高gp96的T细胞免疫活性和抗肿瘤活性,为提高gp96疫苗的免疫活性以及目前gp96作为肿瘤自体疫苗在临床中治疗肿瘤提供理论指导。



    活疫苗牛痘病毒衍生病毒JX-594 抗癌临床试验呈现新希望



           2011年8月31日,一种利用病毒感染和消灭肿瘤细胞,但不破坏正常细胞的新型抗癌方法在早期临床试验中显示出良好疗效。



           这项小规模的I期临床试验纳入了23名晚期癌症患者,这些患者的肿瘤均已转移至多个器官,其他治疗均无效。



           治疗分为几个剂量组,每位患者经静脉注入一定剂量名为JX-594的病毒,这种病毒经遗传工程处理后包含一种免疫激活基因,可增强它的抗癌能力,John Bell说。



           8-10天后,患者接受组织活检。研究人员发现,最高剂量组的8名患者中,有7人(87%)体内的肿瘤细胞被病毒感染但健康细胞未受影响,而且病毒还在继续复制。



    PLoSONE:疟原虫感染可能用于肺癌的免疫治疗



           2011-09-16 ,中国科学院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陈小平研究组与广州医学院呼吸疾病研究所钟南山院士合作开展的肺癌免疫治疗实验研究取得了新进展。相关论文已于近日在线发表于PLoS ONE。



           研究人员发现,疟原虫感染(疟疾)显著抑制小鼠肺癌(Lewis肺癌)的生长和转移,显著延长荷瘤小鼠的生存时间;疟原虫感染明显抑制肿瘤细胞的增殖,促进肿瘤细胞的凋亡,抑制肿瘤血管的生成;疟原虫感染激活机体天然免疫系统,诱导产生大量的IFN-γ和TNF-α等,明显增强NK细胞的杀伤活性;疟原虫感染诱导机体产生肿瘤局部及全身系统性的肿瘤特异性免疫反应,能使大约10%荷瘤小鼠的肿瘤完全消退,并能长期保存有效的肿瘤特异性免疫记忆。研究还发现,疟原虫感染与肺癌DNA疫苗联合应用有明显的协同作用。



    俄研制出防辐射疫苗 对肿瘤学产生重大实践意义



           2011年10月20日,俄罗斯生物学博士维亚切斯拉夫•马利耶夫完成了防辐射疫苗的研究。这项发明几年前还显得不可思议,如今终于成了现实。



           马利耶夫介绍了防辐射疫苗的运作原理。如果生物受到辐射,体内细胞的某些蛋白质会发生变化,类似于感染了毒素。防辐射疫苗就是借助注入特殊的抗体,消除这些毒素。疫苗已经通过了各阶段实验,包括在血液等人体组织内的实验。各项实验的结果都很好。注射疫苗的动物即便遭受能致死的大剂量辐射,也能存活。人体细胞内的毒素也能被疫苗中的抗体肃清。



           防辐射疫苗在肿瘤学和核辐射扩散突发事件中具有重大实践意义。它能减轻癌症化疗的副作用,保护核电站工作人员及其附近地区民众的健康。在福岛核电站发生泄漏事故后,日本曾向马利耶夫求助。俄科学家将手中现有的约1000支疫苗制剂和抗辐射血清全部交给了日本。



    法在肺癌疫苗研究方面取得进展



           2011年10月27日,英国《柳叶刀•肿瘤学》杂志刊登报告说,一种肺癌疫苗在人类临床试验中显出初步成效,将它与化学疗法联合使用可以更好地控制癌症病情。



           本次试验由法国斯特拉斯堡大学等机构研究人员完成,共涉及148名已经到癌症后期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非小细胞肺癌是肺癌的一种,癌症后期通常采用化学疗法进行治疗。在本次试验中,一半患者采用常规化学疗法,另一半患者在接受化疗的同时还注射这种名为TG4010的疫苗。



           结果显示,注射疫苗的患者病情得到了更好控制,有43%的患者在6个月后癌症没有进一步发展,而只采取化学疗法的患者中这一比例为35%。



    针对EB病毒相关癌症的EB病毒疫苗进入临床Ⅲ期实验



           2011年11月11日, 一种EB病毒疫苗的早期研究证实可预防感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和EB病毒相关的癌症,且并不需要阻断EB病毒的感染。该疫苗的作用靶点是EB病毒糖化蛋白gp350,此蛋白在病毒和病毒感染的细胞中广泛存在。



           该疫苗Ⅱ期试验的成功使其获得推荐进行Ⅲ期试验的设计与实施。其他治疗EB病毒相关癌症的疫苗也正在开发研究。



           该推荐来于一篇美国国立卫生研究所发表于《科学转化医学》11月刊的文章,文章概述了最近由国立过敏与传染疾病研究所(NIAID)主任Anthony S,国立癌症研究所主任Harold Varmus,联合NIAID疫苗研究中心主任Gary Nabel以及NIAID传染病实验室主任Jeffrey Cohen参与的一次会议,规划了EB病毒疫苗发展的方向.该会议由国立卫生研究所于2011年2月1日举办,到会人员还有政府,学术和产业方面的专家。



           研究人员注意到EB病毒只感染人类以及缺乏合适的动物模型阻碍了疫苗的研究。因此需要寻找密切关联的替代标记来预测EB病毒相关恶性肿瘤的病情发展以及生物标记来进行早期筛检EB病毒相关的恶性肿瘤。这些具有密切联系的生物替代标记可促进EBV疫苗的研究。专家们也需要进一步研究来确定疫苗引起免疫系统的反应能有效保护机体,避免感染与疾病的发生。



           EBV可感染90%以上人群,而且与许多恶性肿瘤的发生相关,如Burkitt淋巴瘤,霍奇金氏淋巴瘤,非霍奇金氏淋巴瘤以及鼻咽癌。儿童早期感染通常没有疾病症状,但青春期或青年期被感染可能会出现感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临床特征表现为淋巴结肿大,发热,极度虚弱。骨髓和器官移植接受者1%~20%可能发生EBV相关淋巴瘤。如果通过EBV疫苗能预防这类疾病将具有可观的公共卫生和经济效应。



    KAEL GemVax GV1001非小细胞肺癌II期临床试验取得良好结果



           2011年11月18日,行业领先的肿瘤生物医药公司KAEL-GemVax,在Ⅰ/Ⅱ期临床试验8年后,近期在Clinical Cancer11月刊上公布了化疗后的Ⅲ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接种端粒酶肽段GV1001的Ⅱ期临床试验(CTN-2006)结果。研究报告称接种GV1001耐受良好,大多数NSCLC患者能建立长期的记忆T细胞,作者总结,可观察的免疫应答使得参与试验的患者具有生存时间优势,这确保了一项(Ⅲ期)随机试验的进一步推动。



           肺癌在全世界男性和女性癌症死因中均居于首位,其中非小细胞肺癌占到总病例的大约80%。由于多于2/3的被诊断为肺癌的患者处于晚期(Ⅲ或Ⅳ),已过最佳治疗时期,肺癌在所有癌症中的生存率最低。因此需要新的治疗策略,近年来更多关注于发展非小细胞肺癌疫苗,特别是将疫苗与传统疗法相结合,这项研究报道同时也是在第一项GV1001非小细胞肺癌,I/II期试验(CTN-2000)研究进行8年后的进一步试验进展。



           Ⅱ期实验的首要目的是确定免疫应答反应,而试验药物的毒性和达到免疫应答所需时间是试验的次要目的。研究者在挪威3个中心共招募了23位不能进行手术的ⅢA/B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按照试验方案筛选后20人进入试验)。受试者首先接受放疗(2Gyx30)以及每周服用多西他奇(20mg/m2),随后接种GV1001,同时排除发生转移的患者。GV1001的剂量基于先前在非小细胞肺癌和胰腺癌患者中的剂量递增实验结果,化疗依据则2006年制定关于不能进行手术的Ⅲ期非小细胞肺癌的标准治疗方案。20位可供评估的患者作为主要研究对象,分析放、化疗和GV1001联合治疗的可行性以及可能产生的免疫反应,最终提供临床试验安全性数据,以及评价病人无进展生存(PFS)和免疫反应率。在GV1001的第一次临床试验(CTN-2000)中,26名未接受化疗或放疗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大多处于Ⅳ期)接种了GV1001。在可评估的24名患者中的11名在第一次接种后出现免疫反应,对剩下没有反应的患者的加强接种中还有2名患者出现免疫反应。



    青蛙皮肤提取物或能治疗癌症 治疗性疫苗未来4年中能够问世



           2011年11月20日,英国贝尔法斯特女王大学的药剂师们近日在青蛙和蟾蜍皮肤中发现可遏制肿瘤扩散、最终可能导致肿瘤被扼杀的蛋白质。



           近日,英国科学家又在青蛙和蟾蜍皮肤中发现了一大益处--其粘滑皮肤中的两种蛋白质可以阻止癌细胞的生长,这为癌症患者带来了新的希望。在从青蛙和蟾蜍的皮肤中提取的蛋白质中,他们发现有两种蛋白质可以切断癌细胞生长和扩散所需要的血液,同时可以阻止肿瘤内血管的生长。



           研发人员表示,他们已经在老鼠身上进行了试验,结果证明定时向老鼠体内注射取自青蛙皮肤的蛋白质可以减缓肿瘤中血管的生长速度。“因为这种治疗方法目标明确,只采用纯天然的蛋白质,所以几乎是无毒的,而且副作用少,”克里斯教授介绍道。 研发团队与印度国立免疫学研究所(India’s National Institute of Immunology)在印度首都新德里展开合作,为人体临床试验阶段做好准备。 印度国立免疫学研究所的阿瓦希沙•苏洛利亚(Avadhesha Surolia)教授表示,他已经从世界各地的青蛙体内提取了大量的这种多肽蛋白质,预计在4到6个月内将其用于人体试验。其中一部分用于治疗卵巢癌的试验,另一部分已经被确定用于治疗宫颈癌。“我们希望治疗性疫苗在未来4年能够问世,”苏洛利亚说。



    瑞典医药商品代理处批准Immunicum开始其专利肿瘤疫苗首次临床研究



           2011年11月,正在研发肿瘤疫苗的Immunicum收到了来自瑞典医药产品管理局的同意其开始其首个临床研究的批准。这项试验将在Uppsala大学医院的肾癌患者中进行。同时,公司将保证足够的财力完成此项临床试验。



           Immunicum的CEO说:"在人类进行首次疫苗试验,是研发进程的一个重大进展。我们在动物实验中得到了很好的结果,所以我们认为继续进行下一步的试验是安全的。“



           Immunicum公司收到专利保护的肿瘤疫苗起源与其在移植免疫领域以及激活自身免疫系统攻击肿瘤细胞领域超过20年的研究。最近一次的诺贝尔医学奖授予了”树突状细胞“以及其在免疫反应中的作用发现者,这些细胞正是Immunicum公司研发疫苗的基础。



           Jamal El-Mosleh说:"然而,我们的疫苗与其他肿瘤疫苗不同。传统上,以树突状细胞为基础的肿瘤疫苗产自患者自身的细胞。这意味着每个疫苗都必须是针对每个患者所特制的,这种方法昂贵,复杂且费时。更重要的是,这对那些病症严重的患者身体是个很大的负担。"



           Immunicum的疫苗以健康者的树突状细胞为基础,因而能够大规模生产,这导致其在商业上的显著优势。



           在检测疗效的动物实验中,疫苗能缩小肿瘤的肿瘤及体积。毒性实验也对可能的不良反应,特别是自身免疫性疾病方面的不良反应进行了研究。研究目前未发现不良反应的证据。



           得到了医药产品管理局的批准后,一项在12例转移性肾癌患者中进行的I/II期临床研究将在未来数月内启动.为了资助此项试验, Immunicum 通过一次成功的新股发行,得到了公司历史上最大的一次资本注入。



    胶质瘤干细胞 DC 疫苗治疗胶质瘤前景广阔



           2011年11月22日,北京军区总医院附属八一脑科医院神经科学转化医学中心/脑胶质瘤诊疗中心的医疗小组工作人员今日收到了曾在该中心进行治疗的一名来自于加拿大的复发性胶质母细胞瘤患者的最新 MRI,结果显示复发的肿瘤仍然无任何进展迹象,同时,这名患者在邮件中写道:我感觉非常好,仍会经常想起中国的烤鸭和在中国治疗期间经历的难以忘怀的焰火表演。由此,这名接受了胶质瘤干细胞 DC 疫苗治疗的患者无进展生存期已达24个月。目前,经该中心团队应用胶质瘤干细胞 DC 疫苗治疗且无进展生存期达到或超过24个月的胶质瘤母细胞患者已达3名,这些患者的长期疗效还在进一步观察中,值得期待。



           中心主任戴宜武博士称在所有类型的胶质瘤中,胶质母细胞瘤恶性程度最高,极易复发,平均在手术、放化疗后半年左右复发,现有的资料统计平均生存期18个月。中心所应用的独有的靶向胶质瘤干细胞的 DC 疫苗显示了非常好的临床应用前景。另外,在其他类型的胶质瘤,同样也观察到了其延缓复发,提高患者生存质量的治疗效果。该项治疗操作简单,没有类似于放化疗的严重副反应。戴宜武博士特别指出,这项技术有机结合了肿瘤免疫治疗技术中最为成熟的 DC -CIK 技术以及中心独特的胶质瘤干细胞技术,有望为胶质瘤的治疗带来新的突破。



    全国药物化学学术会议召开 新型肿瘤疫苗研发应当从“糖”突破



           在2011年11月18~19日于广州举办的全国药物化学学术会议上,清华大学化学系李艳梅教授带来了肿瘤疫苗创新最前沿的成果,介绍了新型MUC1糖肽肿瘤疫苗的研究进度。



    关键的“糖”



           据了解,肿瘤疫苗的原理是通过激活患者自身免疫系统,利用肿瘤细胞或肿瘤抗原物质诱导机体的特异性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反应,增强机体的抗癌能力,阻止肿瘤细胞的生长、扩散和复发,以达到清除或控制肿瘤的目的。



           肿瘤疫苗可分为两种,一种是预防性疫苗,另一种是治疗性疫苗。因可为癌症病人,特别是中、晚期癌症病人提供新的治疗选择,且效果超出人们的想象,当前治疗性疫苗的研究可谓炙手可热。李艳梅教授和她的团队正在进行研究的糖肽肿瘤疫苗就是当前国内最前沿的治疗性疫苗。



           据李艳梅介绍,糖基化是一种重要的蛋白质修饰过程,蛋白质的糖基化影响免疫分子的结构与功能,影响机体对抗原的应答反应,也与许多疾病密切相关。如果在糖肽合成方法上取得进展,合成具有生物活性的特征糖肽,对探讨糖基化对多肽结构及生物活性的影响,探讨某些糖肽的合成对部分细胞功能和免疫系统的作用,对疾病的诊断、治疗和预防,以及药物筛选都有很大推动。



           “高等动物的蛋白质上都有些修饰,糖修饰是一种重要修饰手段。糖肽就是蛋白质上加糖修饰的一种重要模拟,它是一种用糖修饰的蛋白片断,并且和疾病密切相关。举例来说,肿瘤细胞和正常细胞的区别就是蛋白质的糖修饰不同,如果细胞的蛋白质糖修饰错误,它表现为无限增殖,就成为肿瘤。”李艳梅指出。



    筛选合成



           据介绍,MUC1是一种高糖基化、高分子量蛋白,又称附膜蛋白,是跨膜分子。它在上皮更新与分化、维持上皮完整性和癌的发生与转移等方面起到重要作用。由于MUC1在肿瘤组织中的异常表达,使其成为一种重要肿瘤物理学标志物。MUC1广泛分布并异常丰富地表达于癌细胞表面,糖基化不完全,因此暴露出正常情况下隐蔽的表位,成为免疫细胞攻击靶点。



           李艳梅指出,正常细胞和肿瘤细胞的氨基酸序列是完全相同的。正常蛋白的糖链比较长,所以它多肽的骨架没有暴露出来,但癌细胞蛋白的糖链很短,多肽骨架是暴露出来的,多肽的表面会有免疫刺激因子。“我们就是在此基础之上形成了新思路,来进行新型MUC1糖肽肿瘤疫苗的研究。”



           李艳梅通过研究发现,多肽链上不含糖的肿瘤疫苗,尽管它能产生免疫效应,但它不和肿瘤细胞结合,也不能杀死肿瘤细胞。而多肽链上有糖的可以和肿瘤细胞结合,尤其是有唾液酸的,跟肿瘤细胞结合非常强,对肿瘤细胞的杀伤力强。



           因此,糖肽肿瘤疫苗研究的第一个问题就是如何筛选出既能够产生很强的免疫反应,又能杀死肿瘤细胞的糖肽。李艳梅和该项目团队首先采用了最经典、最传统的疫苗设计思路,顺利筛选出了含有上述糖肽的载体蛋白。



           在此基础之上,通过反复实验,李艳梅及其团队最终将糖肽链与脂肽链连在了一起,合成了糖肽、多肽加脂肽的三组式疫苗。李艳梅表示,此前曾尝试过将这个较大的载体蛋白简化成比较小的多肽,这样虽也能起到免疫作用,但效果并不是很好。而MUC1型糖肽疫苗抗原具有很好的免疫原性,一些位点的糖基化具有很好的免疫特性,效果是最好的。



    科学家研制可攻击老鼠体内癌细胞疫苗



           2011年12月14日,美国科学家研制出一种能够攻击实验鼠体内癌细胞的疫苗,并且希望这项突破性成果未来能够帮助战胜人类的乳腺、大肠、卵巢和胰腺癌。



           虽然老鼠的试验成果往往不能直接在人体发挥治疗作用,但是因为这种疫苗的强度和独特作用方式,还是让研究人员充满希望。



           研究者之一、乔治亚大学癌症中心化学教授布恩斯说:“该疫苗诱发了非常强的免疫反应,这会激活免疫系统所有三种杀灭癌细胞的方法,让肿瘤的大小平均减小了80%。”



     



    转自生物谷


    本期服务顾问

    咨询在线QQ

    服务热线

    400-611-2850


    服务和特性

    价格和优惠

    扫微信咨询我们

     
    友情链接: